一.意大利超前卫艺术的特点

1、游牧主义。

游牧主义是一种包容、发散、发权威、反归纳的文化价值取向。

超前卫意味着有意向西方文化的理性中心主义发起挑战,它打破西方与东方、时间与窨、艺术与非艺术、具象与抽象等种种原本对立的范畴之间的界限,充分体现了一种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游牧找精神。

2、折衷主义。

不偏激、不执拗、重将、讲调和,多元并存。

3、手法主义。

又称为“矫饰主义”或“风格主义”。

本是文艺复兴晚期的一个艺术流派的名称。

4、超前卫艺术是一种艺术立场,一种创作态度,不是一种艺术风格,所谓的“超前卫”是批评家奥利瓦于秋季首次在(闪烁艺术〉上提出来的。

代表人物包括米.巴拉蒂诺、恩.库奇、桑.基亚、弗.克莱门特和德‘马里亚五人,并在80靴初形成国际影响。

集结在奥利瓦旗帜之下的超前卫艺术家,实践着对现代艺术教条的超越,重新索回了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性和主观性,使艺术创作的视野更加开放。

按照奥利瓦的原意,是指这些艺术家不受某些即成模式的拘束,不用流行的界标来指导自己的创作,而荨重自己的想象与直觉。

尊重艺术史,在艺术史上随意漫游,借鉴他们需要借鉴的风格,手法,并用自己的选择的手法重新混合这些风格。

超前卫艺术家在重新审视已被放弃的艺术语汇,^^艺术的内在逻辑等方面。

面对意大利传统文化的重负,以新的观念和视角去解读传统,提出质疑。

在嘲弄地模仿和肆意分解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自己的艺术语言。

超前卫艺术风格质朴、形式优美、书写自由,反映的人文精神和哲思细腻时深沉。

它力图深刻地探究现实世界,有别于德国新绘画的沉重和复杂。

他们每一位艺术家也并不都具有前后统一的,鲜明的个性风格。

艺术终于回到了它的内在动因,回到了创造艺术的理由,回到了它的最佳场所,那就是对绘画本质不断发捆的迷宫。

超前卫艺术作为现代形式主义和观念主义物极必反的产物,舰的目标是极简主义和现念主义艺术。

超前卫艺术通过回到架上、回到画布实现了对观念主义的反叛,它又通过回到具象、回到造型完成了对极简主义的颠覆。

意大利超前卫艺术的出现并不是一孤立的艺术现象,它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涌动于整个西方艺坛的新表现主义国际浪潮的意大利版本。

换句话说,超前卫是新表现主义的意大利别称。

指出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这类绘画通过回归传统媒介和形式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

因为不管是塞尚的形式主义,还是杜尚的观念主义,现代主义艺术都将情感的表达、生与死的探询和灵与肉的追问排除在艺术之外。

我们知道,状物写形、杆情表意是艺术的固有功能,而与现代机器文明相表里的现代艺术将理性主义推到了极端,以致将艺术创作变成了纯粹的科学实验和智力竞赛,作为有血有肉的情感动物,人类必然要抛弃这样的创作,再次寻求能够表达与抒发情感的艺术。

二.意大利超前卫的意义

尽管超前卫艺术仍在延续,但作为一种艺术潮流,它早巳成为历史现象,它不能解决艺术发展的所有问埋,更不能为复杂的生活与不断变化的世界所面临的种种新的困境带来一劳永逸的破解良策,更何况超前卫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

在超前卫艺术本身与奥利瓦所作阐述的种种自相矛盾的价值取向中,最令我难以理解的是超前卫的游牧主义和折衷主义与全球化的对抗。

奥利乩写道:“超前卫是一种对抗全球化的理论,它反对艺术的全球化和艺术语言的单一化,赞成对主体身份、对作为人类学而不是领土价值的‘地方特色’的肯定。

“因为在我看来,超前卫原本就是全球化时代的全球化的它㈣不是民族化的艺术作风。